肌腱炎是一般民众常见的骨骼肌肉疾病,发生原因是由于肌肉受到不当外力负荷,经过一次或反覆发炎反应,产生红、肿、热、痛的症状。适康复健科诊所院长陈建宏说明,肌腱炎很难说停就停,这是治疗困难的地方,不过如今透过非侵入式「体外震波治疗」,针对肌腱炎等慢性疼痛问题,患者在治疗上有了更好的选择。
传统治疗肌腱炎以一般口服止痛药物、类固醇消炎及物理治疗为主,但保守治疗时常效果有限,外科手术又让患者担心后遗症问题,所幸科技进步,现代人除了传统治疗与开刀两种方式外,可以选择进行体外震波治疗。
体外震波治疗是一种非侵入性、免打针、免吃药、免麻醉、免开刀、无放射性的治疗方式,其原理是利用机器产生的高能量震波,透过身体皮肤及浅部组织等没有损伤的部分,将能量送到受伤的组织,破坏软组织的病理钙化现象,并促使组织代谢循环、微血管新生,达到组织再生及修复的功能,同时缓解疼痛症状。
体外震波治疗有效关键:正确诊断、精準施打
陈建宏医师指出,体外震波治疗若要有效果,最基本的条件有二:正确的诊断、震波施打的位置要够精準。
由于体外震波疗法并非所有疼痛症状皆适用,并且要考量患者本身条件是否适合,例如:怀孕、凝血问题、关节换置、局部肿瘤、局部感染、骨质疏鬆、类风湿关节炎、开放式伤口、糖尿病神经病变等,在使用震波治疗前务必经过医师审慎评估,另外,施打能量强度与次数,也需视病人的年龄、症状发生期长短,再搭配诊断筋膜及骨骼状况,治疗上才能更加完整精确。
施打方面,体外震波治疗因为是在发炎组织上产生破坏且打出许多微小空隙,以提供后续新生的微血管顺利生长、组织重新再生,因此医师施打的位置要对,治疗效果才会好,而定位精準的技术与否,便考验医师对解剖学了解的程度以及操作震波仪的功力了。
适用对象则包含足底筋膜炎、网球肘、钙化性肌腱炎、五十肩、肩夹挤症候群、腕隧道症候群、梨状肌症候群、阿基里斯肌腱炎等症状,相较于红外线、超音波、短波、电疗等,体外震波的治疗效果较为明显而迅速。
体外震波治疗后,疼痛感并不会立刻消失,但会逐渐改善,陈建宏医师提醒,患者平时也应建立自我良好生活习惯,透过适当伸展与放鬆,减少患处使用,避免增加肌腱压力,为受伤的肌腱多一些保护。